「一轉頭就痛?」肩頸酸到懷疑人生,其實是肌筋膜在作怪:認識「肌筋膜症候群」!
- brianchien1009
- 11分钟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中年後肩頸痠到轉不過頭?
小心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正慢慢吞噬你的行動力!
🌿 為什麼我肩膀這麼酸,且找不到原因? 許多40歲以上的朋友常常有這樣的煩惱:
肩膀一直痠、怎麼按摩都好不了。
脖子轉不過去,以為落枕卻拖了一週還在痛。
偶爾連手臂都開始麻、無力。
這些看起來似乎「無解」的症狀,其實很可能就是——肌筋膜疼痛症候群(Myofascial Pain Syndrome)
肌筋膜 是什麼?為什麼會「疼痛」?
肌筋膜是包裹在肌肉外層的一層薄膜,它的作用就像肌肉的「防護網」,幫助肌肉維持形狀、傳導力量,也能協助身體動作的協調。

但當你長期姿勢不良、缺乏活動、壓力過大或用力過度,這層筋膜就會出現問題,導致:
血液循環變差
肌肉氧氣不足
局部出現「激痛點」(Trigger Point)
這些激痛點就像是藏在肌肉裡的小炸彈,一按就痛,甚至會引發「放射性疼痛」(例如壓到肩膀會痛到手臂或頭)。
常見症狀有哪些? 以下是肌筋膜疼痛常見的4大警訊:
症狀與部位
🔹 局部疼痛 肩頸、背部、腰部、臀部最常見
🔹 活動受限 轉頭、舉手、彎腰卡卡
🔹 壓痛點 壓到特定點會非常痛,甚至「跳痛」
🔹 放射性疼痛 壓一處,痛卻跑到遠處(如壓肩會痛到手)
哪些人容易中招?
這些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:
🪑 久坐不動的上班族、司機
📱 長期低頭滑手機、用電腦的人
😓 壓力大、焦慮緊張的中壯年族群
💤 睡眠品質差,常翻來翻去
🚫 運動不足或運動過度的人
筋膜問題不像關節炎那麼明顯,但一旦形成激痛點,就很容易變成慢性疼痛的來源。
🧘♂️ 在家怎麼自我舒緩?
🎯 重點是:放鬆、伸展、促進循環
✅ 日常保養4招:
熱敷肩頸或腰背部 10 分鐘/日 → 促進血流、幫助筋膜放鬆。
使用筋膜球或網球自我按壓 → 對準壓痛點靠牆滾動,每次 3~5 分鐘。
簡單伸展操 → 頭頸側彎、手臂後拉、背部扭轉皆可。
維持正確姿勢與睡眠 → 坐姿挺直,枕頭不要太高或太低。
專業治療方式有哪些?
如果自我照顧沒改善,建議就醫做進一步評估。
復健科、骨科、疼痛科醫師會依情況安排:
🎯 物理治療(超音波、深層熱療、牽引、徒手放鬆)
💊 藥物治療(短期緩解)
⚡ 電刺激治療 減壓
⛹️伸展運動
✅ 治療目標是消除激痛點,恢復肌肉活動能力,並預防復發。
常見迷思破解
迷思VS 真相
❌ 按摩越用力越好 ✅ 激痛點太用力反而會更痛、更緊
❌ 單靠吃止痛藥就能好 ✅ 需要搭配物理治療和伸展改善根本
❌ 一痛就完全休息 ✅ 應適度活動與放鬆,避免僵化
❌ 拍X光沒事就代表沒病 ✅ 肌筋膜問題X光常看不出來!要靠臨床檢查與觸診發現
結語
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不像重大疾病會一眼看出,但它卻能長期困擾你的生活品質。
✔ 多一點伸展、多一點覺察,讓身體找回本來的自由感。
✔ 若有疑慮,找專業醫師協助永遠是最好的選擇。
📤 歡迎分享給總是在喊酸的家人朋友,照顧健康從現在開始!
追蹤重德診所
帶給您更多的健康新知
專業團隊 用心服務
健康護理 照護您的需求
重德診所
#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#慢性疼痛 #肌肉痠痛 #筋膜放鬆 #熟齡健康 #40歲以上保健 #物理治療 #自我照護 #健康生活 #肌肉保養 #疼痛緩解 #筋膜激痛點 #中年保健 #疼痛管理 #身體不適別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