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骨刺不是銀髮族專有!40歲後這些動作恐讓你提早發作

  • brianchien1009
  • 21小时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你可能以為骨刺只有年紀大的長者才會得,但事實上,40歲以後,由於不良姿勢或長期的關節壓力,骨刺的風險可是會大大增加!😱


什麼是骨刺呢?

骨刺(也稱為骨贅或骨性突起)是指骨頭表面長出的額外骨質,通常發生在關節的邊緣。它們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關節長期磨損或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反應。這些突起的骨頭常常在關節處形成,最常見於頸椎、脊椎、膝關節、肩膀和脖部。


骨刺(也稱為骨贅或骨性突起)是指骨頭表面長出的額外骨質
骨刺(也稱為骨贅或骨性突起)是指骨頭表面長出的額外骨質

骨刺的成因
  1. 不良姿勢

    長時間低頭看手機、坐姿不正確或過度彎腰,這些都會讓脊椎、肩膀、膝蓋等部位承受額外的壓力,長期下來會導致骨頭發生退化性變化,進而引起骨刺的形成。

  2. 年齡因素

    隨著年齡增長,關節的軟骨逐漸磨損,關節處的骨頭因為缺乏保護,可能會在邊緣長出骨刺來補償這一磨損。這一過程通常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明顯。

  3. 過度使用關節

    關節反覆承受過度壓力(例如重複運動、長時間站立或走路)會促使骨刺的形成。運動員或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工作者,特別容易發生這種情況。

  4. 外傷或慢性病

    曾經受過關節創傷或有慢性疾病(如關節炎、糖尿病等)的人,會增加骨刺的風險。外傷會造成關節的結構性損傷,而慢性發炎則會引發骨質增生。


容易患有骨刺的族群及動作 ⚠️
  1. 長時間辦公桌前工作的人

    如果你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或低頭看手機,這會導致脊椎、肩膀和脖部等部位的肌肉緊張和關節過度負荷,增加骨刺風險。尤其是沒有適當休息的情況下。

    長時間辦公桌前工作的久坐行爲是骨刺的高風險族群
    長時間辦公桌前工作的久坐行爲是骨刺的高風險族群
  2. 重體力勞動者

    從事搬運、建築等需要長時間站立或重複動作的工作的人,容易使膝蓋、脊椎等關節受到過多壓力,從而引發骨刺。


    重體力勞動者,長期對膝蓋、關節施加壓力也是骨刺好發的高風險族群
    重體力勞動者,長期對膝蓋、關節施加壓力也是骨刺好發的高風險族群

  3. 中老年人

    隨著年齡的增長,關節的軟骨會逐漸退化,關節周圍的骨頭可能因為摩擦或過度負荷而長出骨刺。40歲以上的人群應特別注意關節保養。




如何治療骨刺 🩺
  1. 保守療法

    大多數骨刺患者可透過保守治療來緩解症狀,包括:

    物理治療:針對關節活動度、柔軟度以及強度的訓練,能減少骨刺帶來的痛楚和不適。

    藥物治療:為減輕疼痛和發炎反應,經醫生診斷,也可能會開立藥物緩解。💊

  2. 手術治療

   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,或骨刺已經導致嚴重神經壓迫(如壓迫脊髓或神經根),則可能需要手術來移除骨刺。手術可根據病情選擇關節鏡或開放性手術。🔪


日常保養方法 💪

想要預防骨刺,日常保養非常重要!以下是日常的建議方法!


  1. 改善姿勢

   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,避免長時間低頭。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和桌子,保持背部挺直,眼睛與螢幕平行,這能有效減少脊椎和肩膀的負擔。

  2. 適量運動

    定期進行低衝擊的運動,如散步、游泳或瑜伽,有助於增強關節的靈活性,減少退化性變化,降低骨刺風險。

  3. 保持適當體重

    過重會給膝關節、脊椎等關節增加負擔,特別是膝蓋更容易因為體重過重而遭受磨損。保持健康體重可以減少這些風險。

  4. 做伸展運動

    每天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,尤其是背部、腿部和肩部,可以緩解肌肉緊繃,減少關節壓力,保持關節靈活性。

  5. 避免過度使用關節

    如果你需要長時間重複某些動作,請記得定期休息,避免關節過度負荷。無論是工作還是運動,都要適當調整休息時間,讓關節得到充分恢復。



 

結語 🌟

不要等到骨刺帶來疼痛或不便利時才後悔!從今天開始,改善姿勢、保持運動,並進行適當的日常保養,讓你的關節保持健康,遠離骨刺困擾。

 

👉重德診所供全面的 #骨科#外科#物理治療 與 #運動治療服務,從傷害診斷、外科即時處置,精準治療到恢復訓練,一站式照護讓您在我們專業團隊的指導下,快速重回健康生活。


追蹤重德診所

帶給您更多的健康新知 




專業團隊 用心服務

健康護理 照護您的需求


重德診所


bottom of page